(2008年夏天/梁子湖东岸)那天下午四点,我在白云阁台阶上遇见扫地的陈阿婆,她非要把半块芝麻糖塞给我闺女。女儿嚼得咯嘣响,我望着她沾满草屑的运动鞋突然意识到——咱们鄂州人的亲子游,从来都是边吃边走边迷路。
(2015年深秋/东沟镇老街)老张烧饼摊的炉火旺得能烤熟鸡蛋,老板娘硬是给我们塞了三个现烤的枣泥饼。她指着墙角的民国式门环说:"这可是鄂州老城墙拆下来的,当年我太爷爷当保镖守的就是这儿。"女儿把烧饼掰成两半,结果被烫得直吐舌头,我赶紧用自带的保温杯装了半杯凉茶给她。
(2022年端午/西山公园隐秘观景台)公交末班车六点就收工,我们硬是踩着共享单车七点半摸黑上山。在七层楼高的白云阁观景台,女儿指着远处江面惊呼:"妈妈快看!像不像咱们小区的游泳池被拉长了?"我摸出手机查地图才发现,这观景台根本不在景区导览图上——得从后门绕过废弃的防空洞才能找到。
(方言俚语植入点)"划得来!"我边啃烧饼边念叨。这词在鄂州就是"超值"的意思,就像老张烧饼摊的烧饼,五块钱三个还管续杯凉茶。不过要说最"划得来"的,还得数梁子湖的鱼汤。在梁子湖东岸的渔家乐,老板娘非让我们喝现熬的野塘鱼汤,说这汤能"刮油",我喝得直冒冷汗,女儿却连喝了三碗。
(冷知识储备)鄂州博物馆的青铜器展柜里,有个叫"鄂侯剑"的展品,据说是楚王分封给鄂侯的。不过馆里最有趣的展品其实是墙角的"老式电话机",这玩意儿是1958年咱们鄂州钢铁厂定制的,连按键声都跟现在手机不一样——"呃,说到这个,其实我之前也搞错过..."去年带女儿来,她非要给青铜器打电话,害得我们蹲在展柜前等了十分钟。
(交通接驳细节)从东沟镇回鄂州城,公交末班车五点就停运了。我们只能骑共享单车,结果在涂家岭转角被石头绊倒。女儿的运动鞋飞出去两米远,我捡起鞋时发现鞋带系着个褪色的鄂州地图挂件——这是她去年参加夏令营时收的纪念品,现在鞋带都磨成这样了。
(季节限定玩法)秋冬季的梁子湖观候鸟,得穿防滑靴。去年带女儿来,我们在芦苇荡里追红嘴鸥,她穿着我买的洞洞鞋陷进泥里,我不得不蹲下来给她拔鞋。结果她非说:"妈妈你看!我像不像《西游记》里被黄鼠狼精迷了路的八戒?"我举着手机拍照时,她突然指着天空喊:"快看!有只鸟在学我走路!"
(矛盾修辞)说真的,虽然西山公园人挤人,但那个隐秘观景台确实值得。去年冬天带女儿来,我们躲开人群爬到观景台最高处,发现整座鄂州城像被撒了层糖霜。女儿突然指着远处问:"妈妈,那个像不像咱们家阳台上晒的腊肉?"我愣了三秒才反应过来,原来她把城市轮廓认成了腊肉形状。
(个人物品细节)女儿的运动鞋里永远塞着两样东西:一是她掉进东沟镇水塘时捞到的鹅卵石,二是我在老张烧饼摊买的芝麻糖纸。有次老师问为什么她作文里总写"鄂州城的芝麻糖",她红着脸说:"因为每次来鄂州,妈妈都会给我买烧饼呀。"
(方言+网络热词)"蛮子"这个词在鄂州可别乱用,上次我教女儿说"蛮子蛮子真蛮子",结果她第二天在作文里写:"鄂州蛮子真会玩,带我去吃烧饼还看候鸟!"老师批注:"建议多观察生活细节,少用网络热词。"女儿偷偷把批注贴在冰箱上,说要"下次改进"。
(反思段落)其实鄂州最有趣的地方,都在这些被忽略的角落。就像白云阁的陈阿婆,她扫了三十年台阶,比任何导游都清楚哪条小路能避开人群。女儿现在写作业总爱问:"妈妈,这个字在鄂州话里怎么说?"上周她把"划得来"写成"划得来来",老师居然夸她"方言运用生动"。
(开放式结尾)下次想看什么?是想听东沟镇老街的摇橹船夫唱《临江仙》,还是想潜到梁子湖摸摸那些会吐泡泡的石头鱼?反正我的保温杯里永远备着凉茶,芝麻糖纸也随时准备着——毕竟在鄂州,最珍贵的旅行纪念品,从来都不是打卡照片,而是那些被风吹散的方言和笑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