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了,吧台那盏孤灯下,我习惯性地看着窗外车水马龙,脑子里却总绕不开“诚招佳丽日结-梦想靠自己店内直招”这行字。这年头,它像块磁铁,总能把那些对夜场抱有幻想或走投无路的人吸过来。说实话,我见过的故事,比这字数还多,还杂。
记得有一次,我带新人,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,眼睛里还亮晶晶的,跟我说她来北京就是想“靠自己的本事挣大钱”。我看着她填的那张表,旁边就贴着那张“日结招聘”的海报。小姑娘脸红扑扑的,手抖着倒酒,眼神躲闪,我知道,她心里怕得要命,但嘴上还硬撑着:“姐,我……我能行。” 那一刻,我看着她,又想起我刚开始的时候,何尝不是这样?心里揣着“梦想靠自己”的旗号,一头扎进这浑水。
这“店内直招”,听着像是捷径,对机构来说,省去了中介费,招人快,需求稳定。对求职者,尤其是那些没背景、没资源、甚至没经验的人来说,似乎提供了一个“直接”上手的平台。但背后呢?这“日结”二字,像把双刃剑。它给了部分人一个临时的饭碗,甚至短暂的“风光”,但更多的是陷阱。我见过不少人,来了几天就走了,说受不了;也见过一些人,陷进去了,越陷越深。为什么?因为这“梦想”背后,往往不是平等的契约关系,而是赤裸裸的交易和权力不对等。
经济逻辑和社会因素?说白了,就是供需关系。北京这地方,年轻人多,对未来的憧憬和现实的落差并存。夜场,提供了一个看似门槛不高、回报可能迅速的行业。而“梦想靠自己”,这话说得轻巧,可在这行,很多时候,“靠”的不是你的“本事”,而是你的“脸蛋”、你的“身材”,或者你愿意“付出”到什么程度。坦白说,这跟传统行业的“靠实力”不太一样,它更残酷,也更直接。
我见过有才华的姑娘,因为坚持原则,最后被边缘化;也见过没多少文化的,靠着会来事儿、会“经营”,混得风生水起。这让我明白,所谓的“选择”,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。你可以说她们“不识好歹”,也可以说她们“有勇有谋”。但在我这儿,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悲哀。年轻人那股劲儿,那股“不信邪”的劲儿,在这里,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“梦想靠自己”,这口号在夜总会行业,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,一种精神支柱。它让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,觉得至少还有一丝光亮。可这光亮,有时候是幻觉,有时候是毒药。我常想,这帮年轻人,他们是真的相信“靠自己”,还是只是把“靠自己”当作最后一根稻草?我见过太多人,在受挫后,把原因归咎于外界的“不公”,可仔细想想,自己是不是也犯了错?比如,为了“梦想”,放弃了底线;比如,为了“日结”的快钱,忽略了长远的风险。
我的建议?嗯……这很难说。我见过太多人,进来时踌躇满志,出去时满头尘土。如果非要说,我可能会跟他们聊聊“清醒”。你要清楚自己要什么,你的底线在哪里,你的退路是什么。夜场这行,水很深,诱惑很多,也很容易让人迷失。你可以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,可我真的经历过太多人从天堂跌落谷底的瞬间。那不是电影,是现实。
那会儿,我也有过迷茫,也有过冲动。但时间这东西,就是会告诉你很多事。有些选择,一旦做出,就很难回头。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进来,或者已经在里面,别光喊口号,多看看,多想想,多听听。听听老员工的话,听听那些离开的人的心声。别把“梦想”当挡箭牌,也别把“靠自己”当万能药。
那海报还在,字迹依然醒目。我有时会想,有多少人,看到它时,心里是憧憬,是希望,又有多少人,看到它时,眼里只有绝望和算计?这世上的事,往往就是这样,光鲜亮丽的外表下,藏着无数的算盘和无奈。而我,作为一个在夜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,只能希望,每个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的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,哪怕那条路,布满荆棘。吧台里的音乐又响起来了,迷离的灯光下,谁又在追逐着那个“靠自己”的梦呢?我摇摇头,继续倒酒,心里想着,这夜,还得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