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带老同学玩发现个秘密:灵璧石博物馆后门有条青石板路,拐过第七块界碑往东走,能看见乾隆年间留下的石料分级碑。得插个冷知识——当年乾隆下江南带回来的灵璧石,按石质密度分了九等,一级石料要能当枕头用,二级能刻"万寿无疆",三级才能摆案头。
(北纬33°57'28",东经117°01'42"坐标点)
第一次来时迷路了,导航把咱引到石雕公园东门,结果暴雨天公园刚闭馆。2019年7月18日那场暴雨冲垮了护城河石堤,咱蹲在城墙根啃牛肉面,老板娘端来碗28块钱的牛肉面,面汤里飘着陈年芝麻酱。得说句实在的,现在公园西门都装了防滑链,但当年我差点把手机摔了——导览车说闭馆是"例行检修",结果三天后才开放。
说到这得插个冷知识:灵璧石博物馆里那尊"三绝碑",刻着乾隆御笔"叩之有声,其声洪亮;抚之微凉,其质细润;断之无屑,其味辛香"。咱宿州人讲究,摸石料得用食指第二关节敲,像敲老城墙砖块那样,真响才算上品。
(北纬33°58'05",东经117°02'15"坐标点)
第二次发现个秘密:孔庙后街有家茶寮叫"石语轩",老板娘是本地非遗传承人。咱带老同学去喝明前茶,她掀开茶盖说:"乾隆当年喝的可是灵璧石煮的茶,石料要能泡三道不苦才好。"现在茶馆改卖养生茶包,28块钱一包能泡五次,但得说句实在的,咱还是怀念当年现磨的茶粉。
(北纬33°56'32",东经117°01'58"坐标点)
说到"灵璧三时体验法"——晨间去石工村看打石匠,咱2018年跟着老石匠学过两招:拿锤子敲石头得用"悬腕法",像写毛笔字那样手腕悬空。现在村里还留着乾隆年间留下的石料运输槽,但得说句实在的,当年暴雨冲垮了半条槽,现在只能看见半截青石板。
(北纬33°57'12",东经117°01'45"坐标点)
午间去孔庙茶寮喝茶,老板娘会讲"石料三兄弟"的故事:乾隆年间进贡的灵璧石,大块当御案镇纸,小块雕成文房四宝,碎料磨成墨锭。现在茶馆改卖文创雪糕,咱试过"石料味"的,28块钱一个,但得说句实在的,比不过当年老石匠家腌的糖蒜。
(北纬33°56'40",东经117°02'20"坐标点)
黄昏去城墙根看落日,2019年暴雨后新修的观景台能看到整个石料场。现在城墙根多了家糖画摊,老板是当年闭馆时的守门大爷,瘸腿但手艺绝活。咱带老同学买糖画,他说:"当年乾隆要的糖画是龙凤呈祥,现在改卖小猪佩奇了。"说到这儿突然想起...得说句实在的,糖画十块钱一个,但得等大爷收摊前半小时来,他才会多送个糖葫芦。
(北纬33°57'50",东经117°01'30"坐标点)
说到灵璧战役遗址,得插个冷知识:1938年李宗仁带的新四军用灵璧石堆成战壕,现在遗址成了网红拍照点。咱2017年第一次来时,导览车说"这是李宗仁指挥部旧址",结果全是仿古建筑。第二次发现个秘密:遗址东边有条废弃的运石古道,2019年暴雨冲出半截民国时期的石碾,现在被锁在博物馆仓库里。
(北纬33°58'10",东经117°01'55"坐标点)
最后说个秘密:灵璧石博物馆顶楼藏着个秘密——乾隆年间留下的石料分级碑,但得说句实在的,现在改成了文创商店。咱带老同学买过"一级石料"的茶具,28块钱一套,但得说句实在的,不如当年老石匠家磨的茶粉值钱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...得说句实在的,下次带你们找那个卖糖画的瘸腿大爷,他儿子在博物馆当讲解员,恁们可别当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