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这城市,真是越来越魔幻了。前两天路过国汇海外海,那场面,啧啧,让我这个在本地混了十几年的老媒体人,心里头还真有点五味杂陈。你知道的,就是那种本地人可能不太常去的会所,门口却挤满了人,而且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门口贴着“急招酒水促销日结,工资当天发”,可另一边,却有几辆外地车牌的豪车,好像是专门来接送这些促销员的。
说实话,我第一反应挺复杂的。一边是“日结”,这词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赶场子的劲儿,像是临时缺人,急吼吼地招人填坑。另一边呢,又是“豪车接送”,这反差,啧啧,简直比西湖边的爱情故事还浪漫,又比KTV包厢里的消费还扎心。我就在那儿琢磨,这是怎么回事?是会所玩得有多大,还是这些外地来的促销员,日子过得有多“潇洒”?
说到这个,我想起了我前几年那会儿。那时候公司效益不好,我呢,又是个典型的中年危机患者,天天琢磨着怎么搞点外快。有一次,我朋友介绍我去一个酒店做临时调酒师,就是那种大型活动,人手不够,临时拉人。那工作,累是肯定的,而且工资也是活动完了才结,有时候还得等上好几个月。但说实话,那种时候,谁还管这些,能挣钱,能混口饭吃,就成。
跟现在国汇这情况一比,好像又有点不一样。我那会儿是本地人,总归有个底。可现在这些外地来的促销员,他们图啥?是觉得日结工资高,还是觉得豪车接送体面?我猜他们可能,嗯,就是想快速挣点钱,然后赶紧回家盖房娶媳妇,或者给家里老人治病。你看那几个小伙子,穿着不太合身的促销服,脸上却挂着挺灿烂的笑容,一边跟客人比划着,一边又偷偷瞄一眼那辆停在门口的豪车,那眼神,复杂得很。
说到豪车接送,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。我估计,这可能是会所的一种策略,用豪车来吸引人,让人觉得这里不一般,工作也“高级”。你看,他们招的是日结促销,按理说,这活儿挺辛苦,而且挺没技术含量的,但偏偏要配上车接车送,这就像是在说:“虽然你只是个临时工,但在我这儿,你仍然是个‘重要人物’。”
这让我想起了杭州这城市的经济。杭州这几年发展得有多快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但快背后,是不是也有点泡沫?就像国汇这情况,一边是日结促销,一边是豪车接送,这反差,不就像杭州这座城市吗?这边是互联网大厂,那边是灵活就业者;这边是高楼大厦,那边是城中村;这边是光鲜亮丽,那边是默默无闻。杭州确实有韧性,能扛住压力,但这份韧性,是不是也意味着,它需要各种各样的“活法”来支撑?
我认识一个朋友,做直播带货的。他跟我说,现在直播行业竞争激烈得很,很多人都是“打工人”,一天到晚对着镜头喊“宝宝们,上链接”,累得要死,但收入也不低。他说,这就像国汇的促销员,累是累,但总归有收入,总归有希望。我的意思是,这或许就是杭州的现状,各种机会都有,但机会背后,也都有代价。
另一边呢,会所里的氛围也挺有意思。我上次去,里面人声鼎沸,音乐震天,一群人围在包厢里,喝酒、唱歌、吹牛。那些促销员,就在门口站着,一会儿递烟,一会儿倒酒,脸上始终带着笑容。说实话,挺辛苦的,但看着他们那股子劲头,我又觉得,他们或许是真的在为自己活着。
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。有一次,我看见一个促销员,好像喝多了,站在门口直发抖。旁边的一个老促销员,就拍拍他的肩膀,跟他说话。我听不清他们说什么,但能感觉到,那是一种兄弟情谊。我的意思是,这些促销员,虽然只是临时工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,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尊严。
所以,你看,杭州这城市,就是这么复杂。国汇这现象,或许就是杭州经济的一个缩影。它有光鲜亮丽的一面,也有默默无闻的一面;它有各种机会,也有各种代价。而我们这些生活在杭州的人,要么是像国汇的促销员一样,在底层挣扎,但始终不放弃;要么就是像那些豪车的主人一样,已经成功,但仍然需要更多的机会来维持自己的地位。
说实话,我有时候挺佩服这些促销员的。他们虽然只是日结工,但他们依然在努力生活,在追求自己的梦想。他们或许没有很高的学历,没有很丰富的经验,但他们有勇气,有毅力,有希望。
这或许就是杭州的魅力吧。它能让各种各样的人,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,找到自己的价值。哪怕只是日结促销,也能在豪车接送中,找到一丝尊严和希望。
嗯,杭州这城市,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