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件关于“没有垃圾房”的事,以及KTV行业的生存法则
广州的KTV,夜幕降临总是灯火通明,音乐震耳欲聋。我在这行摸爬滚打快十年了,从最初的懵懂小弟到如今能稍微指点一二,见过的风浪不少,也听过不少怪事。最近那件“蓝色国际KTV招聘模特没有垃圾房”的事,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,我看了几眼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事儿吧,表面看是家黑心公司搞歧视,但往深了说,其实折射出我们整个KTV行业的不少隐秘角落。
我经历过比这更荒诞的事。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有个朋友去另一家新开的KTV面试服务员。面试官画饼充饥,说什么“高薪、环境好、全是美女”,结果去了才发现,所谓的“环境好”就是地板砖缝里全是污垢,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;所谓的“高薪”全靠拉客提成,要是没业绩,底薪低得可怜。最绝的是,卫生间旁边,赫然就是一个堆满垃圾的角落,连个像样的垃圾桶都没有,员工们只能自己找地方处理。朋友当时就懵了,问我:“老哥,这叫什么事儿啊?面试的时候不说清楚啊!” 我当时拍了拍他肩膀,苦笑一声:“兄弟,这行就这样,看得见的都是糖衣,看不见的才是骨头。能赚钱,脏点累点算什么?”
蓝色国际这事儿,我推测背后原因可能更复杂。一是成本控制。KTV行业利润率高,但竞争也激烈,各家都在抠门。垃圾房通常由清洁工负责,但清洁工本身也是成本,如果压缩到极致,甚至可能就“不存在”了,让员工自己解决。二是管理疏忽。有些管理者自己都搞不清细节,只关心业绩和形象,内部运作混乱,这种小事自然就被忽略了。三是某种程度上的“潜规则”。在一些人眼里,服务行业,尤其是KTV这种地方,员工就是“一次性用品”,待遇差点、环境差点,大家都习以为常,甚至觉得这是“应该的”。
说到这儿,我必须得说,KTV行业的招聘,本身就是一场“美颜”大戏。广告上总是“气质美女”、“青春小哥哥”,穿着光鲜,笑容甜美,环境优雅,音乐动听。但现实呢?应聘者蜂拥而至,大多是图个“高薪”、“轻松”、“有机会认识有钱人”。很少有人会仔细问“厕所干净吗?有垃圾房吗?下班后安全吗?”这些细节。我们这个行业,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,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,但最终能留下来的,往往不是那些只看表面的人。
我认识一个姑娘,叫小雅,当初就是被某家KTV的招聘广告吸引过去的。广告上说“月薪八千,包吃住,环境优雅”。小雅兴冲冲地去了,结果发现,所谓的“包吃住”就是两菜一汤,米饭无限量供应,但菜里总有那么几根头发;所谓的“环境优雅”就是灯光暧昧,音乐嘈杂,客人喝醉了吐得到处都是,她作为服务员,还得负责清理;所谓的“月薪八千”更是个笑话,底薪只有两千,剩下的全靠提成,而提成又全看客人给小费多少。最让她受不了的是,垃圾房就在后门外面,夏天的时候,那股恶臭能飘进来好一阵子。她跟我抱怨:“老哥,你说这招聘的时候怎么就不说实话呢?我们也是人,不是来受罪的。”
小雅最后没撑多久就辞职了,她说:“我宁愿去送外卖,也不愿意再进这种地方。” 她的话让我深思。我们这个行业,总是在用光鲜的外表吸引人,却很少人愿意去揭示背后的真相。这就像一个美丽的陷阱,一旦掉进去,就很难爬出来。
社会对KTV等服务行业的偏见,也是由来已久。很多人把服务行业的人看作是“低人一等”,认为他们“不体面”、“没素质”、“就是陪酒陪笑的”。这种偏见,不仅存在于普通人的心中,甚至也存在于一些企业老板的脑海里。他们觉得服务行业的人“可替代性强”,可以随意压榨,可以随意更换。这种想法,本身就是一种歧视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在一家KTV做驻唱,有几个客人喝多了,开始对服务员动手动脚,甚至出言不逊。服务员吓得不敢吭声,只能默默忍受。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跟他们理论了几句,结果那几个客人反而更来劲了,骂骂咧咧地说:“你算什么东西?不就是个唱歌的?敢管我们?”
这件事让我非常愤怒。我作为一个唱歌的,都敢被他们欺负,那些服务员呢?他们难道就活该被欺负吗?后来我才知道,那家KTV的老板为了省钱,给服务员发的工资非常低,而且经常克扣他们的提成。这些服务员,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,又怎么能够反抗呢?
这种社会偏见和行业潜规则,最终伤害的,是那些真正在努力工作的人。他们应该得到尊重,应该得到公平的待遇,而不是被当作垃圾一样随意丢弃。
那么,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?我想,首先,企业要承担起责任。不能只顾着赚钱,而忽视了员工的权益和尊严。要提供安全、卫生的工作环境,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,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。其次,社会要改变对服务行业的偏见。服务行业也是一份正当的工作,服务人员也是一群值得尊重的人。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,而不是歧视和排斥。
最后,我想说,作为一名KTV行业的从业者,我见过太多美好的瞬间,也见过太多残酷的现实。但我始终相信,这个行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黑暗。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,就能够在这个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那件关于“没有垃圾房”的事,只是一个导火索,它让我们看到了KTV行业的许多问题。我希望,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新闻事件,而是能够引发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反思。我希望,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服务行业的从业者,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,关注他们的权益。我希望,有一天,我们能够真正地尊重每一个劳动者,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什么行业。
嗯...这大概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吧。说多了,怕是又要被同行笑话了。不过,话又说回来,能在这里说这些,也算是找了个树洞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