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的夜场,特别是那些挂着“商务”标签的夜总会,招聘市场最近挺火的。我注意到,无论是日结岗位还是长期工,老板们嘴上喊着“招人难”,但实际招进来的人,能真正撑起场子、带来生意的,没几个是随便找来的。这让我想起“团队出色因您在”这句话,不是空话,是实打实的感受。
先说说日结岗位吧。这帮人流动性大得吓人,今天招进来,明天可能就跑路了。但奇怪的是,有些夜总会,尤其是生意好的那种,日结人员看起来挺“稳”。我以前挺看不起日结的,觉得他们就是来混口饭吃的,没什么技术含量。但后来遇到的人改变了我看法。比如有一次,有个负责门口迎宾的小哥,三十出头,看着挺普通,但客人一进门,他能根据客人的穿着、谈吐,大概猜出对方的来头和需求,然后不卑不亢地打招呼,引导进去。客人觉得被尊重,自然愿意多待一会儿。这种应变能力和情商,是随便谁都能学会的?我看不是。他们可能没上过什么学,但都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怎么跟人打交道,怎么在复杂的环境里保持镇定。这种“软技能”,老板们其实挺需要的,毕竟夜场嘛,人情世故最关键。所以,日结岗位虽然钱少、事杂,但真正干得好的人,不是没价值的。
再说长期工。这帮人流动性相对小点,但也不是铁打的。我以前在一家商务会所干的时候,团队里有个服务员,叫小张,跟着我两年多。这姑娘特别认真,每天提前来打扫卫生,客人一来,端茶倒水、点单换酒,样样都行。但有一次,她负责的包厢来了个难缠的客人,喝多了,非要找经理麻烦,骂骂咧咧的。当时我正好在忙,另一个服务员又请假了,场面一度挺僵。小张没慌,先给客人倒水,然后轻声细语地解释,最后还偷偷塞了张纸条给我,让我赶紧过去。她一个人把场面稳住了,没让事态扩大。这种时候,你不得不佩服她。她可能没上过什么培训课,但她懂得观察,懂得换位思考,懂得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。这就是“团队出色因您在”的体现吧。不是她多厉害,而是她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,把事情扛住。这种担当,比会跳多复杂的舞、会调多烈的酒都重要。
其实,夜场这个行业,最看重的不是什么高学历、多证书,而是人的态度和潜力。你看那些老板,他们招人,除了看薪资要求,更看这个人能不能“融入”。能不能跟客人打成一片,能不能跟同事处好关系,能不能在压力下保持微笑。这些软实力,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到的,得靠悟性,得靠经历。我见过很多有才华的人,最后还是因为性格合不来、抗压能力差,留不长。我也见过一些看似普通的人,靠着好态度、好情商,一步步做到管理岗位。
现在杭州的夜场,也在变。以前那种纯粹拼酒水的模式,慢慢不行了。客人越来越精明,他们要的不只是热闹,还要品质、要体验。这就要求从业人员,不光要会服务,还要懂点文化、懂点艺术,甚至懂点心理学。比如,现在很多商务夜总会开始搞主题派对,要求服务员、DJ、主持人都要配合。这种情况下,团队协作就变得特别重要。一个人再厉害,也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夜场生态。所以,未来的人才,不仅要个人能力强,还要懂得配合,懂得创造“1+1>2”的效果。
对我个人而言,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,夜场虽然复杂,但真功夫都在细节里。一个微笑、一句话、一个眼神,都可能决定一场生意的成败。而这一切,都得靠人去做到。所以,团队出色,真的“因您在”。这个“您”,可以是任何一个为团队付出努力的人,无论他岗位高低,无论他干得长短。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为这个团队增添光彩。
话说回来,杭州的夜场,还是那个杭州的夜场,人来人往,故事不断。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,但有一点我是肯定的,只要人心在,这个圈子就有活力。而那些真正用心做事的人,总会在某个地方,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嗯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