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風物。
▲點擊音頻聆聽音乐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二十四节气,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,通过观察天体运行,认知一岁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
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016年11月30日,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立春
斗指艮,太阳黄经315度,正月节
立为建之意,春木之气始至。春立于冰雪莺难至之时,所谓“玉润窗前竹,花繁院里梅”;
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培育。不待冰消雪释,便柳色早黄浅,水文新绿微了。
■ 立春三侯
▎一候,东风解冻
东方属木,木为火之母,火气温,由此“冻痕销水中”,“波起轻摇绿”。
▎二候,蛰虫始振
蛰虫,是冬藏之虫,此时被惊醒,动而未出。
▎三候,鱼陟负冰
陟是升的意思,鱼因为水底气暖,感知阳气而上升,冰尚未消融而负冰。
“立雪鹤深睡,负冰鱼聚沉”,春气还弱。
雨水
斗指寅,太阳黄经330度,正月中
春属木,木依水而生,故东风解冻,温润散为雨水。
雨水的雨的古字,上面一横象征天,横下面是穹隆象征,象征云气升腾;说明“无云不成雨”。
风流云散,别而为雨,由此,穹隆下有四行雨点 ,每行三点。
这个象意,四是四方,四维;三是雨露滋润,天地气和而成甘霖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■ 雨水三侯
▎一候,獭祭鱼
獭为水獭,也名水狗,鱼感水暖上游,水獭捕食,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,古人认为是以鱼祭水。
▎二候,候雁北
雁为知时之鸟,热归塞北,寒去江南,它感知到春信,即刻北飞。
▎三候,草木萌动
雨媚风娇,草长莺飞。
惊蛰
斗指甲,太阳黄经345度,二月节
古人称冬眠为蛰,蛰为守,“割房霜为匕,天寒百虫蛰”,蛰隐是为养生。
万物出为震,震为雷,惊醒为慌,惊慌为乱,春雷为鞭策,劳碌一季重新开端。
■ 惊蛰三侯
▎一候,桃始华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乃闹春之始,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,流水桃花,千媚百态。
▎二候,仓庚鸣
仓庚为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仓为青,青为清,庚为更新。
▎三候,鹰化为鸠
古称布谷鸟为鸠,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春分
斗指卯,太阳黄经0度,二月中
“分”字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,此时,阳在正东,阴在正西,由此昼夜平分;
冷热均衡,自此进入风和日丽、万紫千红的争媚时节,为一年中最好的气候。
“春山处处子规啼”,春分亦是春心伤扰时,所谓“春女思、秋士悲”。
■ 春分三侯
▎一候,玄鸟至
“玄鸟”即“似曾相识燕归来”的燕子,燕春分而来、秋分而去,“燕来还识旧巢泥”。
▎二候,雷乃发生
阴阳相薄为雷,雷为振,为阳气之声,春分后出地发生,秋分后入地无声。
▎三候,始电
电闪雷鸣,不再春雨潇潇,已是“花落知多少”了。
清明
斗指乙,太阳黄经15度,三月节
清明风为巽,巽为绳直,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。
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,“寒食春过半,花秾鸟复娇。从来禁火日,会接清明朝。”
清明节后,墙头风急数枝空,满溪红片向东流,便是惜春时节。
■ 清明三侯
▎一候,桐始华
“胧月上山馆,紫桐垂好阴。可惜暗澹色,无人知此心。”
清明时节,山坡上的桐树开出淡紫色花朵。桐花“年年怨春意,不竞桃杏林”。
▎二候,田鼠化为鴽
鴽,鹌鹑之类。田鼠,阴类;鴽,阳类;古人认为,阳气盛,阴物化为阳物。
▎三候,虹始见
虹是阴阳交会之气,日照雨滴而虹生。清明末到谷雨时节,雨量增加,气温上升,空气中的含水量增加,在明朗天气,有虹出现。
谷雨
斗指辰,太阳黄经30度,三月中
雨其谷于水,为播种时节。《孝经纬》曰:“谷雨,言雨生百谷,物生清静明洁也。”
此时“湖光迷翡翠,草色醉蜻蜓”,鸟弄桐花,雨翻浮萍,残花即将落尽,春将告别。
■ 谷雨三侯
▎一候,萍始生
萍,水草,与水相平,故称“萍”;漂流随风,故又称“漂”。
▎二候,鸣鸠拂其羽
鸠即鹰所化,布谷鸟。明刘伯温诗:“鸣鸠语芜声相应,又是人间一度春。”芜是雜草。
▎三候,戴胜降于桑
“戴胜”是头顶有长毛的鸟,又称鸡冠鸟,此时落于桑树,蚕将生之候。
立夏
斗指巽,太阳黄经45度,四月节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“夏”通“假”,有“大”的意思。庄子说,生者假借也,假之而生。
生在假借之中,原本为虚幻,这就是《诗经》所说的“假哉天命”。
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,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,而令其长大的目的,是为了秋天的整肃,整肃才有收成。
■ 立夏三侯
▎一候,螻蝈鸣
东汉郑玄释,“螻蝈”为蛙类,非螻蛄。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。
▎二候,蚯蚓生
蚯蚓又名曲蟮,蟮长吟于地下,感阴气而曲,乘阳气而伸。
▎三候,王瓜生
王瓜又名“土瓜”,“瓜似雹子,熟则色赤,鸦喜食之,故称'老鸦瓜’”,非黄瓜。
小满
斗指己,太阳黄经60度,四月中
小满取意“万物小得盈满”,此时麦气尚未成熟,麦气是麦子散发的香气,“晴日暖风生麦气,绿荫幽草胜花时”。
小得盈满乃是阳气极致所逼,阳气极,火气旺,物极必反,阴气始萌。
所以,小满节气的“物至于此,毕尽而起”,是指阴阳关系开始转变,阴气盛,万物才能成熟。
■ 小满三侯
▎一候,苦菜秀
苦菜,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,春夏开花,感觉火气而生苦味,嫩时可食用。
▎二候,靡草死
靡草,东汉郑玄释为荠、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。葶苈三月开小黄花,四月结子,因是阴气所生,到入夏畏于阳气,便枯死了。
▎三候,麦秋至
夏麦可以收割了。
芒种
斗指丙,太阳黄经75度,五月节
芒种是收获带“芒”的植物的季节,指稻麦,麦子到此时始熟,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。
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,稻田一片新绿。草厚螳螂生,螳螂飞捷如马,故称“飞马”,其两足如斧,故又称“斧虫”。
芒种一词最早出于《周礼》“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。”东汉郑玄的解释是,“泽草之所生,其地可种芒种,芒种,稻麦也。”
■ 芒种三侯
▎一候,螳螂生
“蝉响螳螂急,鱼深翡翠闲”。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,一壳百子,此时破壳而出。
▎二候,鵙始鸣
鵙即伯劳,“伯劳以五月鸣,其声鵙鵙然”,以声命名。《诗经》有“七月鸣鵙”,周七月即夏五月。
▎三候,反舌无声
“反舍”即百舌鸟,“螳螂、鵙皆阴类,感微阴生或鸣,反舌感阳而发,遇微阴无声也。”
夏至
斗指午,太阳黄经90度,五月中
夏为大,至为极,万物到此时壮大繁茂到极点、阳气也达到极致,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、昼最长的一天。
自此,阴气在地底每天生长,阳气被逼而火躁,这就是溽蒸,随阴气逐渐上升而小暑、大暑。
■ 夏至三侯
▎一候,鹿角解
鹿是山兽,属阳,角向前;麋,形大,属阴。
▎二候,蜩始鸣
古时楚称蜩,秦晋称蝉。蜩螗沸羹,叫声沸稠为黏羹。蜩,即夏蝉,黑大,叫声清亮,俗称“知了”。
螗小而绿,叫声尖锐而急促,立秋后才鸣,也称寒蜩、寒蝉、夏蝉,为区别“知了”,俗称“都了”。
▎三候,半夏生
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,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,所以作为一种药材,主治半开半阖之病,协调中枢。
如治疗伤寒寒热,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;治喉咙肿痛,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。
小暑
斗指午,太阳黄经105度,六月节
暑为热,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暑热深入,便忧热烦渴。
困溽才暑,溽是湿气蒸腾,所以说,暑也是蒸,溽景薰天,炎光折地,热不可耐。
但溽是湿气上升,溽露飞甘,舒云结庆,所以,暑天的清晨最美。
■ 小暑三侯
▎一候,温风至
温风是热风,东汉王粲的《大暑赋》中有“熹润土之溽暑,扇温风而至兴”之句,熹是炙、烤。
▎二候,蟋蟀居壁
此时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,不能出穴飞,农历七月后才出穴,活跃草丛间求偶;
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,天越凉离人越近。
▎三候,鹰始挚
鹰已经先感知到肃殺之气将至,开始练习搏击长空。
大暑
斗指未,太阳黄经120度,六月中
天热到极点。东汉刘熙的《释名》解释,暑是煮,火气在下,骄阳在上,熏蒸其中为湿热,人如在蒸笼之中,气极脏,也就称“龌龊热”。
暑最热时,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,“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水”,于星斗满天之夜作“感凉会”,都是盛夏乐趣。
■ 大暑三侯
▎一候,腐草为萤
古人认为,萤火虫乃腐草所变,萤火虫又名“烛宵”、“耀夜”;
轻罗小扇扑流萤,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,凉爽的秋便已经不遠了。
▎二候,土润溽暑
溽是湿,湿气浓重,蒸郁而令人难耐。
▎三候,大雨时行
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,而大雨时行以退暑,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。
立秋
斗指坤,太阳黄经135度,七月节
春为生,熟为秋,熟为轻,所以秋为轻盈展翅,由此才称“飞龙秋,游上天”,秋高气爽。
春花秋月,花为温馨,为繁;月为清寒,为简;由此秋夜明,秋风白,才有碧水秋素,秋水为神玉为骨。
■ 立秋三侯
▎一候,凉风至
“凉风绕曲房,寒蝉鸣高柳”。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,肃清是为收敛,秋为“揫”,“揫”就是敛聚。
▎二候,白露降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清凉风来,露珠晶莹变白,白是秋之标识。
但露尚未凝滞,还能在阳光下滚动,非“相思黄叶落,白露点青苔”之露。
东汉刘熙的《释名》释露为“慮”,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,由此“露红凝艷数千枝”,亦成一种壮美悲怆。
▎三候,寒蝉鸣
“踟蹰亦何留,相思无终极。秋风发微凉,寒蝉鸣我侧。”
寒蝉小而青紫,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,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。
碧树未摇落,寒蝉已悲鸣。此时“夜凉枕簟滑,秋燥衣巾轻”了。
处暑
斗指申,太阳黄经150度,七月中
“处”是“止”,暑气至此而止,开始退伏潜藏。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,阴气开始弥漫,秋风渐肃。
恭敬为肃,处暑后,鹰感肃气击鸟而祭,万物收成而祀,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。
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,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。
■ 处暑三侯
▎一候,鹰乃祭鸟
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,冷酷地搏殺猎物。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,古人称之“义举”。
▎二候,天地始肃
“肃”是“肃清”,天气因“肃”而清,“肃”必“肃殺”,所以,肃清后带来萧瑟之气。
▎三候,禾乃登
禾是五谷各类,天气肃殺后,庄稼才有收成,成熟曰“登”。
白露
斗指庚,太阳黄经165度,八月节
《诗经》中名句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,蒹葭就是芦苇。
苇丛拂晨光极目苍凉,清露凝雪莹遍地残芳。芦荻无花秋水长,淡云微雨似潇湘。
伊人在雨霏烟蒙中,秋波阻隔,只闻秋风吟。“白露为霜”的霜并非霜降之霜,霜降之霜为冰晶,白露之霜是清露因气温骤降而变白。
■ 白露三侯
▎一候,鸿雁来
鸿为大,雁为小,是不同的两种。鸿雁二月北飞,八月南飞。
▎二候,玄鸟归
玄鸟就是燕子,燕子是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,它是北方之鸟,南飞带来生机。
▎三候,群鸟养羞
“羞”同“馐”,是美食。“玄武藏木荫,丹鸟还养羞”,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殺之气,纷纷储食以备冬,如藏珍馔。
秋分
斗指酉,太阳黄经180度,八月中
秋分至,九十天的秋天过半。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,春分阳在正东,阴在正西,而秋分阴在正东,阳在正西。
秋分之后,阴气越来越占上风,雷收声,燕飞走,夜越来越长,秋水蹉跎逐渐凝滞。
■ 秋分三侯
▎一候,雷始收声
秋分之日“雷始收声”,雷二月阳中发声,阳光开始明媚。八月阴中入地收声。阳光随之衰微。
▎二候,蛰虫坯户
“忽忽遠枝空,寒虫欲坯户。”“坯”在这里是“培”的意思,虫类受到寒气驱逐,入地封塞巢穴,提前告别残秋,准备冬眠。
▎三候,水始涸
涸是干竭,水气的影响,春夏水长,到秋冬干涸。
寒露
斗指辛,太阳黄经195度,九月节
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露气重而稠,稠而将凝。寒露后,白日幽晦,天寒夜长,风气萧索,雾结烟愁。
萧萧秋意重,依依寒色浓,归鸿将急于南飞,哀鸿遍野,秋残如血。
■ 寒露三侯
▎一候,鸿雁来宾
白露节气开始,鸿雁南飞,此时应为最后一批,古人称后至者为“宾”。
▎二候,雀入大水为蛤
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,飞物化为潜物,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。
▎三候,菊有黄华
华是花,草木皆因阳气开花,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,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。
霜降
斗指戌,太阳黄经210度,九月中
气肃而凝,阴冷凝露为霜,自此,白昼秋云散漫遠,霜月萧萧霜飞寒,冬急迫。
霜降之后的残秋,玛瑙霜天净,芳条结寒翠,圆实变丹珠,烘林败叶红相映。
古人所谓,霜,丧也,万物皆因肃寒覆霜皆丧,霜降是一季之结束,冬藏中,又将萌生新的一季。
■ 霜降三侯
▎一候,豺祭兽
豺狼的豺俗名“豺狗”,霜降日殺兽陈列,古人说是“祭秋金”,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。
▎二候,草木黄落
木叶飘零,飒飒风干,冬天即将来临。
▎三候,蛰虫咸俯
咸是皆,俯首贴帖耳的“俯”是低头,是卧而不食,就是冬眠。
立冬
斗指乾,太阳黄经225度,十月节
冬为终,万物收藏。立冬,朔风起,水始凝冰。五天后,地始冻,拂晓朔风悲,“蓬惊雁不飞”。
立冬要迎冬,祭以北郊,迎北方黑帝颛顼与辅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。
颛顼是五帝之一,号高阳氏,是水德之帝,其德专一而静正,冬才得以闭藏。
玄冥是辅佐他的太阴水神,李白说,不周来风,玄冥掌雪,玄遠而为幽寂。
■ 立冬三侯
▎一候,水始冰
冰寒于水,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,冬寒水结,是为伏阴。孟冬始冰,仲冬冰壮,季冬冰盛。
▎二候,地始冻
冰壮曰“冻”,地冻为凝结,“霭霭野浮阳,晖晖水披冻。”
▎三候,雉入大水为蜃
雉入大水为蜃,与“雀入大水为蛤”相对应,蜃是大蛤,古人认为,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。
小雪
斗指亥,太阳黄经240度,十月中
雪还未盛。雨遇寒,将霰为雪。雨凝先为霰,霰成微粒,霰为霏,飞扬弥漫为小雪。
白居易诗:“夜深烟火尽,霰雪白纷纷”,来自《释名》对“雪”为“绥”的解释,绥是安,霏霏绥绥,天地间就变得静了,更显人声之喧。
《广韵》解释“雪”为“除”,由“除”而“洗”,庄子由此引申而用“澡雪而精神”。
■ 小雪三侯
▎一候,虹藏不见
阴阳交才有虹,此时阴盛阳伏,雨水都凝成阴雪了,虹藏而不见。
▎二候,天气上升地气下降
天地各正其位,不交不通。
▎三候,闭塞而成冬
冬为藏,为终。
大雪
斗指壬,太阳黄经255度,十一月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大者,盛也。至此而雪盛也。”白居易《夜雪》有诗句: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”
■ 大雪三侯
▎一候,鶡鴠不鸣
鶡鴠是寒号虫,求旦之鸟,大雪时,此阳鸟感阴至极而不鸣,“夜之漫漫,鶡鴠不鸣”。
▎二候,虎始交
老虎已经感知到微阳,开始交配了。
▎三候,荔挺出
荔挺似蒲而小,荔挺大约就是笤帚苗。
冬至
斗指子,太阳黄经270度,十一月中
“至”是极致,冬藏之气至此而极。它包含三层意思:阴寒达到极致,天最冷;
阳气始至,上升才逼天气寒彻;太阳行至最南处,所以昼最短,夜最长。
冬至首先要送鞋,它是藏之终,生之始,故也称“亚岁”,重要性仅次于除夕。亚岁迎祥,履长纳庆,送鞋是为纳更多的吉祥。
■ 冬至三侯
▎一候,蚯蚓结
蚯蚓感阴气蜷曲,感阳气舒展,六阴寒极时,纠如绳结。
▎二候,麋角解
“麋角解”,鹿属阳,山兽,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。麋属阴,泽兽,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。
▎三候,水泉动
水乃天一之阳所生,现在一阳初生,所以,水泉已经暗暗流动。
小寒
斗指癸,太阳黄经285度,十二月节
寒字下面两点是冰,《说文》释寒为冻,此时还未寒至极,至极是大寒。
白日隐寒树,野色笼寒雾。寒气是阳气上升,逼阴气所致。此时旧岁近暮,新岁即至。
■ 小寒三侯
▎一候,雁北乡
乡是趋向,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。
▎二候,鹊始巢
喜鹊噪枝,已经开始筑巢,准备繁殖后代。
▎三候,雉雊
雉是野鸡,阳鸟,雊,是求偶声,早春已近,早醒雉鸠开始求偶。
大寒
斗指丑,太阳黄经300度,十二月中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。冬至一阳初生,经小寒至大寒,阳气逐渐强大。
大寒因此是阴寒密布地面,悲风鸣树、寒野苍茫,寒气砭骨。
■ 大寒三侯
▎一候,鸡始乳
鸡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阳气,开始孵小鸡。
▎二候,征鸟厉疾
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飞鸟,厉疾是厉猛、捷速之意。征鸟盘旋于空中猎食,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。
▎三候,水泽腹坚
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中央,厚而实。而寒至极处,物极必反,坚冰深处春水生。
主编 | 壹心微信 | DFMX005图片 | 网络
音乐 | 纯音乐